春天來了//
昨天,一結束工作琪仔像狗一樣累的癱坐在公園的椅子上,吸收太陽的溫暖~
.
其實琪仔一直沒有分享我的工作到底是在幹嘛
簡言之就是每天都在打電話回email (兩週內要打完500通電話)
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
英文中文法文
真的是看家本領都用上了
這樣講起來好像猛猛的
但其實跟許多當業務員是一樣的,現在這個社會就是不斷的跨國交流
.
這種感觸,在法國上班之後更加強烈
每天都會收到高中生寫來的信,要申請到法國念書
有從國外的法國高中畢業的(如台北的歐洲學校)
有一般高中畢業的(像琪仔普通高中)
.
我不禁想,靠當年我高中畢業在幹嘛啊,就順著台灣的教育體制,一心只想著拼台清交政成,殊不知也更多選項可以選。
.
法國的大學是三年制,很多學生都會五年唸完雙碩士(法國商學院的的碩士基本上都是你一畢業就會雙碩士學位)
.
法國高等教育專注實踐,每年學期結束學生一定要去實習3-6 個月。
.
許多學生會詢問能否alternance, 意思就是邊工作邊上學,這裡不是下課打工的意思,而是一週上課,三週在公司上班,許多無法負擔學費的學生,都會詢問這種課程。(學費的概念是.... 三年大學26,500 歐元,一百萬台幣,比起英美,小case)
.
許多學生在申請前會主動要求校園巡禮,想約面對面諮詢,非常積極主動,很難想像他們才大三,雙語是基本,很多都是三語.....。(我大三個時候還在怨天怨地想著還有一年大四保護傘😐)
.
不是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國外的教學品質一定好,到國外念書才有未來(也有遇到整個申請過程都是父母幫孩子操心的🙄)
而是在這兩個多月的工作時間裡,看到多種選擇性,其實資源一直都在那裡,但當時的我就讓它過了⋯⋯
Ex. 法國許多高等教育的碩士課程,第二年都可以到全世界的姐妹校交換,試想英國美國的大學有多貴,你只要繳法國的學費,就可以去世界排名前十的學校(貴到吐血)讀書。
.
我每次看到學生的信時,都不禁自問「如果大三的時候知道有去注意這些資源,會不會就會努力一點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到底是什麼?」
.
這個週末天氣陰陰,人也趨於感性了,滑著手機,我知道我等一下要去買洋芋片然後看影集~~看來上面自己問自己的問題,答案昭然若揭— 不會。
.
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,太遠。